天地泼墨而成,意境高远,气象开阔。
画前一只小炉,内里空空如也。
这倒不似宜巽,宜巽虽常怠懒,敬神从不潦草。
“要敬香吗?”寂我蹲在神台前,拨开桌布,在桌底下摸索着。
奉行好奇:“是敬天地?”
“天地之间是天下苍生,当然是敬苍生。”寂我只找出小叠香表,“香用完了,烧几张黄表纸吧?”
奉行燃了香表进炉,开门见山道:“师太祖籍永苍?”
“永苍彤州。”寂我扇落飞起的灰烬,“开隆三年,六月飞雪,天下大灾。我爹娘活不下去,就把自己卖了,两个活人共卖得五斗米,把这五斗米和我一起送进了古藤庵。”
寂我答得干脆,倒叫奉行唏嘘。
天灾起,人相食。寂我的父母选择卖掉自己,任人分食,换幼女活命。
寂我在门前土阶坐下,招呼奉行并排。
是猜知她的来意,将往事和盘托出。
可人世间,有些话说出来太难听,有些事讲明白太难堪。
于是寂我望向青藤,看凄凄凉风吹动,努力把那些话、那些事藏在低低的声调里,平静柔和地叙说。
天灾伊始,庵堂寺庙尚能独善其身,时日一久,同样难逃厄运。彼时还在襁褓中的寂我,只能在师姐们后来的埋怨、争吵、崩溃哭喊声中,听知当时惨淡。
战乱时更难支撑,住持师太遣散了庵内仅剩的弟子,让她们去深山老林里找活路。走路还不利索的寂我,就这么跟着师姐到了东岭。
听到这里,奉行恍惚开口:“开隆七年。”
“对。开隆七年。”寂我捧面看向凌空烈日,再重复道,“开隆七年。”
开隆七年季真诞子,次年册为东岭王妃。
天灾未消,战乱频生,女人带着小孩免不了要被欺凌,走到夏城必是九死一生。
但寂我隐去了这些,只对奉行说:“师姐很苦。苦得像是神仙下凡,一定要历足三三灾、九九劫才能归位。”
“现在呢?”
“还在历劫呢。”寂我的面庞几乎埋在双手里,“开隆七年,她开始蓄发。有了头发,不管是什么天灾人祸,都没再让我们挨过饿、吃过苦。”
奉行轻轻抚过她的头发,同样抚过她的脊背。
“从前师姐总在夜里抱着我,举起来,举到月亮上。”她的声调越发低了,“月亮的光冷冷的,不像太阳。她不怕冷,就那样站在月光里,问我什么时候才能长高呀?
“她说我不必长得太高太高,但迈开步子一定要和她一样长,这样她就不用再背着我赶路啦。
“我就努力长啊长,可是没能如师姐的愿,迈不出和她一样的步子,还是让她一个人受苦。这劫,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?”
尾音颤颤,像是质问天地,也像责问自己。
奉行没去看她,没有回答。
风自顾自地抽打青藤,光自顾自地烙烫阴影。
长长的静寂过后,寂我忽地松开手,昂面迎着阳光,好似松弛下来。
“胡施主,你们同样吃尽苦头才来到夏城。你说,像我师姐这样的人,历经了这样的人生,一定会善终吧?”
寂我看向奉行,双眼中云推雾布,不复清亮。
一支木簪同时递到奉行眼前。
不是她给淳惠那支。
刚出京城那阵,陆调羽手闲,削出几支木簪。他们几个人手两支,一支绾发,一支备用,样式各有不同。
这支形似小蛇,是逃筝的。
寂我知她意图,想用逃筝威胁她放季真一马。
说是威胁,其实更像是在求助。她看得出寂我不常做这样的劣事,今日是勉强为之。逃筝在她手里不是一时片刻,若真有将其充作人质的心思,就会早早把人交给季真。
但寂我没有这样选。
“贸然拜访,聊表心意。”奉行掏出袖里腕珠递去,随后再拔出发间木钗,“以钗换簪,礼尚往来。”
乌发泼落,因风绞缠。
一簪一钗一串珠,并排晒在阳光里。
“这串珠……”寂我如释重负地笑了,“长大后我走过很多地方,运气好,捡了些奇珍异宝,做成一串腕珠送给师姐作生辰贺礼。我想着这些珠子每一颗都价值不菲,现在的师姐一定喜欢。原来……不喜欢啊。”
这些珠子的确价值不菲,有些出自峻岭险峰,有些产自深渊孽海。寂我去到这些地方,是运气好,才能活着回来。这些珠子,当真价值不菲。
奉行郑重地将串珠放在寂我掌心,“你很喜欢你的师姐。”
“很喜欢的。”寂我收了串珠,退回簪钗,“礼尚往来,足够了。”
大约这次“威胁”原本就是临时起意,见她没有答应,寂我就没再执着。也许是因为这串珠子偶然出现,彻底断送了寂我和季真间即将消磨殆尽的情谊,所以寂我没再继续争取。
总之,寂我小心翼翼地把珠串藏进衣襟,起身拍去尘土,脚步轻快地走向灶房。
灶房里黑烟白雾交织,她俯身打开灶台旁的地窖门。
“该吃饭了吗?”
地窖里,就这么传出了逃筝欢快的问询。